banner_news.jpeg
【立德树人】科研抗疫的历练洗礼,孕育未来的临床科学家
发布日期
点击率

本科生要“扎好马步”、硕士生能“登堂入室”、博士生有“一席之地”。在刚刚结束的中山大学2021年春季工作会议上,罗俊校长指明了本、硕、博三个阶段的培养标准。其定位之精准,格局之远大,充分彰显了大学一以贯之的“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优良校风学风,与“三个‘首先想到’”、“‘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等高度契合,是我们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

在不久前院举办的2020级研究生岗前教育培训活动上,2019级消化内科专业博士生林鹭获得了抗疫科研突出贡献奖。因其以第一作者在国际胃肠病和肝脏病学的权威期刊Gut上发表了题为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of 95 cases with SARS-CoV-2 infection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对新冠病毒感染与消化道症状的相关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胃肠道作为新冠病毒潜在的传播途径和靶器官应受到足够重视,并通过探究胃肠道对新冠病毒的敏感性来进一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单鸿院长为林鹭颁发抗疫科研突出贡献奖证书

 

“总觉得自己作为一名医学生该做点什么,正在这时,我接到了导师的电话。” 林鹭回忆新冠疫情爆发后不久,自己收到了导师、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啸峰的通知,医院新冠救治专科团队发现了新冠病毒感染胃肠道现象并需对此展开科学研究。

约一周时间,关于该临床问题的原创性文章已基本完成,不久便发表于Gut上。“得知文章被接收的时候,自己还是很有成就感的,但转念一想,这份成就属于团队,从临床问题的发现到数据收集,再到成文,这后面凝聚了许多人的心血。”

“踏实谦虚,吃苦耐劳,善于思考,富有创新精神。”这是导师李啸峰主任对林鹭的评价。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优秀三好学生、“十佳”品质研究生……从本科到博士一路走来,林鹭获得了多项荣誉。

“我们都是要先到临床历练,在临床发现问题之后,通过基础研究揭示临床表现后面的病因机制等问题,但最终还是要回归临床。” 林鹭表示,硕士研究生阶段她在实验室待的时间较多,做出来的实验结果达不到自己的预期是很常见的,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在实验室连续通宵达旦地工作也是家常便饭。

 

林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内镜操作

 

当被问起为什么想要学医时,林鹭说:“家里有长辈学医,从医是我小时候的梦想。没有正式当医生之前,看各种关于医生的影视剧,觉得里面的医生很帅,自己当了医生之后,深刻地觉得医生这份职业是崇高的也是很辛苦的,无论怎样,看好病才是最根本的。能够将自己的兴趣和工作融为一体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学医对于我而言就是这样一个最好的选择,所以我来了,希望用自己的所学,帮到更多的人。”

罗俊校长今年春节前看望慰问留校学生代表时,对“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做了深刻阐述:德才兼备是党中央对大学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简而言之就是“又红又专”;领袖气质,指的是中大的学生要有担当、能扛责任,面对困难、面对任务,能做出舍我其谁的选择;家国情怀,是希望我们的学生心中装着集体、心中装着他人。

“听过很多人吐槽医生的辛苦,也见过一些同学转行,其实,把职业当成事业,走到最后,真正支撑自己走下去要靠情怀和担当。”林鹭表示,由海军军医大学考入院之后,在各类报道中和院内建筑上,常常能看到“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经历了新冠疫情,目睹中大医者与万千医护人员一起挺身而出,用生命守护生命之后,自己更加懂得其中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