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要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动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效率和医务人员积极性
◎林天歆(中山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院长)
◎范瑞泉(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党委书记)
◎本文责编/李育蒙
医改,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的重大改革事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其中明确提到要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公立医院要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动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效率和医务人员积极性。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发挥好医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核心作用,推动医院紧扣“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会议明确了新时期医院的奋斗目标:立足珠海,联动港澳,面向全国,到2035年进入国内高水平医院第一方阵,成为大湾区西岸最具影响力和示范引领作用、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三级甲等医院。会议提出,将以“五个以”为发展思路,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筑牢高质量发展政治根基
坚持和加强党对医院的全面领导是医院高质量发展和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要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事业发展、抓事业发展就要抓党建”理念,将党的领导贯穿医院治理各环节,把党的建设要求落到实处。
要以“五个到位”抓党建。确保医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一是党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到位。通过强化思想武装提升领导班子政治能力,完善议事决策制度,落实会议规则和责任清单,确保运行规范。二是政治把关作用到位。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舆情监控和应急处置机制;规范人才政治把关程序,加强新媒体管理引导。三是思想政治工作到位。定期开展思想调研,创新“读书班”等思政模式,发挥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和教育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作用,强化学生思想引领和素质培养。四是基层组织制度执行到位。优化党支部设置,实施“头雁工程”,推进规范化品牌化建设,完善党务考核机制,积极发展骨干入党。五是推动改革发展到位。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破解“两张皮”问题,强化调研和决策制度,助力医院改革发展。
要构建有效监督中层干部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机制。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医院组织员和监督员队伍,督促科室党支部作用的发挥和“三重一大”的民主决策,确保学校和医院决策部署不折不扣执行。
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打造区域医疗服务标杆
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作为医院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患者提供更有质量、更有温度的服务。
要坚持以医疗质量和安全为重点。落实18项核心制度,建设核心监测指标库,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培养既懂质控又懂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质控队伍;加强部门联动,实施“三大行动”[手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多学科协作诊疗(MDT)行动、病历内涵提升行动],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规范单病种管理与临床路径管理,完善不良事件预警、上报、分析、整改机制,改进投诉管理和医疗纠纷处理方式,实现从“事后追责”向“过程预防”转变。
要坚持临床导向的科研理念。建立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科研机制,充分发挥学校人工智能和学科交叉优势,聚力临床问题攻关与成果转化,构建“临床—科研—转化”协同发展的创新生态。健全新技术绩效扶持政策,强化新技术转常规考核和经济效益评估,引导临床大力开展新技术;打造和培育各专科“1(拳头产品)+N(明星产品)”技术体系,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强化“五大中心”建设,完善急诊与专科间的多学科协作机制,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
要坚持医教协同医防融合。搭建人才培养的“四梁八柱”,构建高水平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强大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的医学人才。强化思政引领与价值塑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综合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书育人能力水平;实行分类培养,精准育人,深化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狠抓研究生培养质量;拓宽国际视野,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争取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全科培训和澳门医学生毕业后医学培训实习基地。
以医务人员和干部队伍建设为核心,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有一支高水平的医务人员队伍和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完善人才引育机制,搭建不同层次人才发展平台,加强教育培训,激发医务人员的动力和潜能。加强顶层设计与规划,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原则,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优化岗位设置;精准引进临床急需的高层次人才,设立专项资金,聚焦重点学科和关键领域,靶向引进学科带头人;系统培育青年骨干人才,贯通博士、博士后“培养链”,通过提供科研启动基金、实施“扬帆计划”等举措,畅通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渠道;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深化职称评聘改革,建立分类评价、培养和激励机制,打通人才成长通道。
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做好干部的培育、选拔、管理、使用工作。构建有效监督中层干部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的机制,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制。
以机制体制改革为动力,提升医院治理效能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要健全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制度,以选人用人机制改革引领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形成。明确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和程序,加强对干部的考核评价,对不胜任现职的干部及时进行调整,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用人导向。
深化绩效制度改革。建立“指标精简、重点突出、专科特色明显”的绩效考核体系,覆盖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四个维度。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职称晋升、岗位调整等挂钩,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施“开源节流、提质增效”改革工程。以DIP付费为导向,大力推行全成本核算,开展病种和项目成本分析,规范医保基金合理使用,实现提质和控费双驱动;强化成本管控,严把基建“立项关”、设备“采购关”,加强药品和耗材使用监管,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采购成本和库存;加强大型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效益;强化后勤能耗管理和精准服务,降低万元收入能耗支出;加强资金使用管控,有效降低资金成本。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医院运营管理中重大风险、重大事件、重要流程为重点,完善内控制度,为医院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保障。完善医院内审监督机制,开展内部控制风险评估、评价,加强对业务管理和经济管理的监督,防范化解重大财务风险。
以文化建设凝心聚力,厚植医院发展底蕴
医院文化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要发挥好文化的作用,才能更好凝聚共识。
建设特色鲜明的医院文化。建立“融管理于服务”的行政文化,塑造有理想有追求、有良知有温度、有担当有责任的医院形象,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凝聚共同价值追求和强大精神动力。深入挖掘和阐释好院训的内涵,组织开展行政文化大讨论,整理反映医院发展历程的重要资料和实物,生动讲述医院服务人民健康的故事,增强文化认同感与价值凝聚力。
关心关爱医务人员。关注医务人员的工作和生活需求,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增强医务人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建立医务人员职业荣誉制度,对表现优秀的医务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他们的职业自豪感和成就感。
面向“十五五”新征程,我们将继续高举党建引领的旗帜,以更坚定的政治自觉、更完善的体系创新、更务实的担当作为,在粤港澳大湾区西岸打造一所体现“中国特色、湾区风格、中大特质”的研究型医院标杆,为建设健康中国书写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
文章链接:https://www.nfzz.net.cn/node_ca93ecbfa3/d81ad99dc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