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news.jpeg
中山五院启动“四大慢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
发布日期
点击率

7月23日,由中山五院外科主任兼胸外科主任曹庆东教授团队承担的“四大慢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肺结节人工智能精准甄别技术研发”项目的子课题“基于多组学和分子标志物的肺结节智慧化风险评估及诊断系统的开发”正式启动,科研总经费776万元。

据悉,“四大慢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肺结节人工智能精准甄别技术研发”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牵头,联合全国6家优势单位,组织全国几十家医院协同攻关,并组建了6个团队分别承担6个不同方向的课题。其中,中山五院承担的子课题二“基于多组学和分子标志物的肺结节智慧化风险评估及诊断系统的开发”,聚焦我国高发的肺结节精准诊断难题,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多组学和多维度肺结节精准诊断系统,旨在突破传统诊断瓶颈,提升早期肺癌检出率,降低漏诊误诊率。
 

 

据统计,肺癌是目前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名第一的癌症,已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癌症死亡率首位,而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是改善肺癌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肺癌早期通常无症状,且单一肺癌诊断技术各有优劣,亟需结合多组学(如基因组学、影像组学、代谢组学等)和多维度(如影像特征、分子标志物、临床指标)的整合分析方法,开发智慧化的肺结节精准诊断系统。

课题负责人曹庆东教授表示,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是对团队在肺癌早筛领域的科研实力和区域医疗协作能力的认可。接下来,团队将基于多维度分子标志物、多模态信息融合和多点随访数据实现肺结节生长预测开发诊断系统,致力于提升早期肺癌诊断能力,提高肺结节辅助诊断及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并为下一步随访或治疗提供个体化建议。
 

 

中山大学副校长、中山五院院长林天歆指出,本次胸外科团队能够作为“四大慢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的承担单位,既是对中山五院肺癌临床诊疗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充分肯定,也有利于推动医院实现从“临床实践”向“创新引领”的跨越发展。他希望,胸外科团队能以本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为契机,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临床诊疗难题,整合多组学、多维度的智能技术,齐心协力、攻坚克难,高质量完成项目研究任务,力争取得一批标志性、示范性研究成果,学校和医院将全力保障各项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中大智慧和五院力量。

中山五院陈明远副院长、课题参与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医院相关科室负责人、骨干等参加了启动会。与会专家围绕课题研究内容、任务分解、年度计划、考核指标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等进行了交流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