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news.jpeg
中国方案亮相ESMO:陈明远教授团队鼻咽癌综合治疗模式获国际关注
发布日期
点击率

新闻来源:鼻咽癌防治中心

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ESMO Congress 2025)于10月17日至21日在德国柏林举行。ESMO作为全球肿瘤学领域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学术组织之一,拥有4.5万余名会员、覆盖177个国家,其年会被外媒誉为“汇聚全球癌症研究重大突破的顶级盛会”。本次大会汇聚了来自全球百余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肿瘤治疗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未来方向。

今年大会首次设立鼻咽癌专题论坛,主题为“改善复发和转移性鼻咽癌的治疗效果”。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简称“中山五院”)副院长陈明远教授作为唯一受邀的中国专家,在论坛上作了题为《远处转移鼻咽癌巩固与消融治疗的作用》的大会报告,系统介绍了中国在转移性鼻咽癌综合治疗领域的创新成果,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方案”。

 

 

从姑息到“根治”:十年探索带来生存提升

鼻咽癌是好发于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传统观点认为远处转移鼻咽癌难以治愈,指南多推荐姑息化疗。但疗效有限,控制时间短。

陈明远团队历经十余年持续攻关,提出了以“局部巩固治疗”为核心的综合策略,打破了转移性鼻咽癌“难以根治”的传统认知,使患者三年总生存率显著提升约20%。这一研究成果相继被纳入美国NCCN指南、欧洲ESMO指南、中国CACA指南等国内外多项指南和共识,成为全球初治远转鼻咽癌新的标准治疗。

研究成果:局部巩固治疗的临床价值

在本次ESMO大会上,陈明远以“为何需要巩固治疗”“如何实施巩固治疗”及“治疗再挑战策略”为主线,全面阐述了该策略的科学依据与临床价值。

1. 巩固治疗:提升生存的新引擎

鼻咽癌虽对放化疗敏感,但单纯化疗毒性大、控制时间短、难以根治,易复发转移,为鼻咽癌主要死因。随着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国产PD-1单抗联合化疗已成为转移性鼻咽癌的一线标准方案,使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延长近三倍,成为一线标准方案写入指南。

陈明远指出,免疫治疗正在重塑鼻咽癌的治疗格局,但部分患者仍会进展或耐药,因此根治性的巩固治疗仍是实现肿瘤长期控制甚至痊愈的关键。局部区域放疗以及转移灶手术、消融或立体定向放疗,均是潜在获益的手段。

2. 初治远转:局部放疗价值凸显

初治即远处转移型鼻咽癌具有独立的生物学行为特征。陈明远团队通过多个大型队列研究和前瞻性三期临床试验发现:化疗敏感的患者,原发灶放疗联合化疗不仅能显著减少局部区域肿瘤的复发进展,对远处转移病灶也有良好控制,患者两年无进展生存率由3.6%提升至35%,几乎增加了10倍。若再联合PD-1治疗,可达53.8%,进一步验证了局部巩固放疗在免疫治疗时代的重要价值,尤其当转移灶少于3个并不伴有肝转移时,效果更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AMA Oncology, Cancer Cell等顶级学术期刊。其中,JAMA Oncology的研究被NCCN与ESMO等国际权威指南作为唯一纳入的初治远转鼻咽癌临床研究引用,标志着该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广泛认可。

陈明远通过生活常识形象地将原发灶根治性放疗比喻成“关水龙头”:当厕所漏水的时候,在清除外溢积水(转移灶)的同时,尽快关上水龙头(原发灶),才可能彻底解决问题。”阐释了局部放疗的积极意义。

3. 远处病灶巩固治疗:再添生存获益

团队多项研究发现,在足疗程化免联合治疗基础上,对寡转移病灶实施立体定向放疗,可将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延长至24个月以上。陈明远指出,“关上了水龙头(原发灶),还得继续清除外溢积水(转移灶),方能彻底解决问题”。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ancer Med》,《Ther Adv Med Oncol》等杂志。

从“关上水龙头”到“清除积水”,陈明远教授团队以系统治疗联合局部巩固干预的创新模式,显著提升了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让转移性鼻咽癌从“难以治愈”迈向“可控、可治”的新阶段。

4. 再挑战策略:药物溶瘤带来新希望

对于仍出现进展的患者,陈明远团队创新性提出抗血管生成靶向药联合PD-1治疗的“靶免”联合新方案,该方案使显著延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至10个月,客观缓解率高达67%,并出现肿瘤快速消解现象,陈明远教授称之为“药物溶瘤”,为后线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CO、Med等知名医学期刊杂志。

 

陈明远大会发言

 

国际聚焦:中国力量闪耀ESMO

陈教授的报告以扎实的研究成果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赢得了大会广泛关注。多国专家就个体化治疗、免疫耐药及多学科协作展开深入讨论。与会学者一致认为,该研究推动了全球鼻咽癌治疗模式的更新,也充分展示了中国学者在国际肿瘤学领域的原创实力。

 

陈明远教授(左二)与其他现场教授

 

未来,陈明远教授团队将继续聚焦鼻咽癌防筛诊治康,开展精准诊疗与转化研究,深化国际合作,推动中国原创科研成果惠及更多患者。

审稿专家:陈明远 游瑞

通讯员:刘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