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广东省医院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省民营医院和卫生社团组织联合党委公布全省医院党建“四有”工程示范点名单。我院党委获评广东省公立医院党建“四有”工程示范点。
医院党委在中山大学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上级党组织的关心和支持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两新”组织建设等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医院中心工作,努力发挥好思想引领、凝心聚力的作用,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稳步推进医院党的建设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党建质量全面提升。
一、围绕“班子有作为”,促事业行稳致远
(一)高标准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发挥党委核心领导作用
医院党委制定《中共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委员会党委会议议事决策规则(试行)》,健全和落实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委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并按照分工抓好组织实施,支持院长依法依规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党委会会议成为医院最高决策机构。
(二)民主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
医院积极落实党代表接待日和院领导接待日制度,让党组织发挥“传党情、听民意、促发展”作用。为充分发扬民主作风,医院现有“三重一大”事项均由党委会议事决策,在会上充分征求与会人员意见,采用投票表决、举手表决等表决形式进行决策,确保人人参与、人人表态、人人尽责。对于事关医院重大改革调整、职工重大利益相关的问题,将进一步提交医院职工代表大会进行讨论决定。
(三)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医院持续聚焦“健康中国”和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部署,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临床疾病为导向,优化调整学科布局,整合学科优势,打破学科壁垒,突出“大中心、大团队、优服务”建设,发展态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发展动能得到进一步释放,发展潜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对塑造“健康湾区”、推动大湾区医疗卫生深度融合作出了积极贡献。2019年,医院获批肝肺肾三项器官移植资质,至今已完成器官移植手术近百例。
(四)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
医院党委严格落实好党管人才工作,建立了全覆盖、多层次的高层次人才引进体系和规范化、制度化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医院党委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人才培养实现倍增。2020年,医院博士生导师人数、硕士生导师人数分别较2015年增长10倍、3倍;博士生人数较2015年增长10倍,硕士生人数较2015年增长3倍,实习生、见习生人数较2015年增长12倍。
(五)以临床疾病为导向,医学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医院瞄准高水平医院建设目标,坚持以临床疾病为中心开展科学研究,积极倡导把科研做到病床边,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近年来,医院科研团队连续在Science、Gut、Gastroenterology、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Microbiome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原创科研成果。
“十三五”期间,医院二期建设项目稳步推进,进一步拓展了医疗业务空间,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目前,医院已建成实验室面积6000平方米,包括广东省生物医学影像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精准医学科学中心生物样本库、华大基因联合实验室等。
(六)深入实施“综合改革”,治理能力迅速提升
医院党委深入实施“综合改革”,持续推进管理制度“废改立”,2015年以来,新建制度219项,修订90项,废止66项;实行“大部制”管理模式,成立医务部、运营管理部、财务部等;深化管理队伍改革,行政后勤人员占比由25%降低至16%,管理人员研究生学历占比由25.35%提升至42.71%;实施以目标管理为导向式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科主任目标管理制,以医疗质量为核心、以绩效评价为抓手,调动科室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围绕“支部有方法”,标准化、规范化
(一)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效明显
医院党委始终以学科建设规律为基础,以严控支部党员人数和方便支部活动开展为原则来划分党支部,支部所辖科室做到全覆盖。严格落实教育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17个教师党支部书记全部由具备正高职称的党员担任;实施“党员发展竞推”机制,切实发展一批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突出、群众基础良好的党员;认真组织开展各类型的党员教育培训活动,形成大学习大轮训的党员教育培训机制。
(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凸显
医院党委依托党支部三会一课,认真做好党员日常教育培养工作,严格落实党员教育年度32学时要求。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相关工作,始终把“为民办实事”作为主线,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凸显。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院党委第一时间成立党员突击队,组织全院546名党员直接参与新冠肺炎救治工作。
(三)合理配置专职党务人员,加大培训力度
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设置党的工作机构,现设有党委办公室、党委组织科、党委统战科、党委宣传科、党委保密办等科室,配置专职党务人员14名。与此同时,医院每年组织开展党务干部集中培训,2020年邀请中山大学党务系统的领导和专家为全院党支部委员开展四期党务工作培训。
(四)实施“抓两头”工作方法,抓后进党支部同时抓先进党支部
经过多年的探索,医院党委通过“抓两头”,即抓后进党支部同时抓先进党支部的工作方法,在支部范围内形成“塑造先进典型、落实对标争先”的良好氛围,从而使医院各党支部建设整体上达到上级党委的建设要求。
(五)探索“党建+学科建设”模式,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医院党委积极探索“党建+学科建设”的支部建设新模式。例如感染病防治中心党支部提出“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建设”的党建模式,助推医院感染病学学科发展成为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传染病防控做出了突出贡献。感染病防治中心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号”等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党支部入选广东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并入选第二批教育部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
三、围绕“党建有品牌”,树牢为民思想
(一)坚持“造血”和“输血”并重,促进党建与医疗帮扶工作深度融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医院党委不断加强党建与医疗帮扶工作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员在推进医疗帮扶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先后派出帮扶干部超过100名,赴赤道几内亚、西藏、新疆、云南和珠海周边地区开展医疗帮扶工作,坚持“造血”和“输血”并举,大力彰显医院“以人民为中心”党建品牌的大爱情怀。
(二)组织公益活动,勇担使命,彰显社会责任感
多年来,医院将义诊融于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中,组织科室医护志愿者、支部党员开展港珠澳大桥系列义诊,深入社区、街道等地为当地群众进行体检、义务诊疗、赠送常用药品等,尤其是疫情发生以来,医院党委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在抗疫前线、复工复产厂房、疫苗注射海上钻井平台等让党旗高高飘扬。
(三)积极拓宽渠道,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推动志愿服务管理信息化、常态化
坚持党建带团建,不断加强团组织建设,强化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化管理,形成长期、稳定、连续的志愿服务模式。一方面,通过组建医院团委“Young五院”新媒体平台,搭建志愿服务桥梁,吹响志愿服务集结号;另一方面,不断拓展志愿服务范围,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团结带领广大团员为医院乃至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四)党建引领构筑共建共治共享职工小区,提升职工幸福感
医院党委切实解决长期困扰职工的难点和痛点问题,以服务和造福职工作为小区整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党建+引领小区建设”的工作思路,建设退休职工党员活动室、职工小家、党群活动中心等,把党建引领有机融入小区文化建设,让党的建设工作和政治思想工作在小区落实落细落地。
四、围绕“单位有典型”,强化示范引领
(一)塑造优秀典型群像,强化示范引领作用
医院积极挖掘医院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与事件,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先后选树戴英波同志、侯冰宗同志、王峰同志等多位党员先锋模范代表,在疫情期间,推出系列党员模范作用专题报道,此外,医院注重优秀事迹的应用,拍摄制作以医院先进党员代表优秀事迹改编微电影 《信仰》、《医者初心》、《天使初心 医者使命》、《抗疫三部曲》,在党员职工中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二)突出党建引领,医院文化建设硕果累累
医院党委积极倡导“以服务求认同,以贡献谋发展”的理念,引导广大职工在服务社会、服务老百姓中践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彰显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大学附属医院文化建设成效。近年来,医院涌现出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巾帼文明岗、广东青年五四奖章等大批优秀集体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