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做出了重要指示,为这场“人民战‘疫’”注入了必胜的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广泛传递疫情防控正能量,今日起,本号特推出“党旗高高飘扬 汇聚磅礴力量”系列报道,以激励全院上下对标争先,进一步以“勇挑重担,敢打硬仗”的精气神投入到疫情防控战役中。
ICU在普通大众眼中,似乎总是带着神秘的气息。平静的病房里,看似只有各式仪器的提示音,真正的厮杀却随时可能发生在病人的体内。这就需要有人24小时监测病人身体的变化。ICU医护人员就是这样一群人:行走了生死边缘,要在瞬息万变的病情中,快速找到问题所在,并快速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2月5日,全省首例“新冠”病毒感染肺炎危重病人出院,该患者76岁高龄。她康复出院是一家医院、一群人多日坚持不懈奋战的结果。中大五院ICU王小华主任就是其中之一。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前线,他已经带病奋战了20多天。
“头痛、乏力,但好在没有发热。如果是平时,可能会请个假休息一两天,但现在不行。作为一名老党员、科室负责人,我要给年轻医护人员做好榜样,鼓劲打气。” 他感冒后依然坚持留在了抗击“新冠”疫情前线。
“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多且快,ICU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控患者身上的各种指标。”除了参与专家会诊制定治疗方案,王小华还要随时掌握“新冠”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表现,确保专家组的治疗方案落实到位,并从患者身体各项指标的细微变化中捕捉到可能的危险,指导医护人员做好预案处理。
王小华从医30年,从事ICU工作19年,他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为年轻医生树立了榜样。他对年轻医生的要求是“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以免错过最佳的抢救时机”,“面对普通病人你错过一次机会可能还有第二次,但是危重症病人错过了,重来的概率极低”。
常年忙碌的工作让他错过了许多与母亲团聚的时光。王小华表示,自己本来打算春节假期回家跟亲人团聚,母亲已经 86岁了。但1月17日,医院收治了首例“新冠”患者,他第一时间退了机票,并作为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重症救治专家组成员和医院专家组成员带领团队奋战了20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