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至过后,三伏接踵而至。所谓“三伏”即初伏、中伏、末伏。而“三伏灸”作为我国传统中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治疗方法,与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它是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体内阳气充沛之时,将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中药制成药饼,经过辨证分析,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药物贴敷的治疗方法。每伏各贴药一次,三年为一疗程,病程长的患者可适当延长治疗周期。
“三伏灸”也称“三伏贴”,对于一些在冬季好发的慢性疾病有很好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我院中医科李胜桥主任介绍,“三伏灸”主要适用于两类疾病:一类是过敏性疾病,如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一类是与虚寒有关的疾病,如胃痛、结肠炎、关节痛、虚寒头痛、肾虚腰痛等。尤其针对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有突出疗效。
李胜桥主任提醒:
1.贴药时间不是越久越好,成人一般不超过6小时,儿童2-3小时为宜。帖敷局部皮肤会有明显温热感,部分患者亦有轻微烧灼疼痛感,但应以能忍受为度。如贴药时间过久,皮肤出现水疱,要注意保护好创面,避免破溃引起感染。瘢痕体质者起疱后可能留下瘢痕。
2.患者贴药后10小时内不建议洗澡,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3.“三伏灸”疗法所用部分中药有微毒,对皮肤有刺激作用,故孕妇、有严重心血管病、体质属阴虚火旺、皮肤容易过敏及长有疱疖或破损者禁用;对于患有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急性咽喉炎等疾病的患者,以及2岁以下的婴幼儿(皮肤比较娇嫩,容易引起感染)要慎用。